查看原文
其他

裸辞转型这4年:结束、过渡、重生

生涯内刊共创团 生涯研习社 2022-11-26


人物介绍:丘佩凡,生涯规划师,「好奇心计划」创始人,盖洛普认证优势教练,设计人生认证教练。已辅导1000+人挖掘优势、设计人生,并为欧莱雅、沃尔玛、宜家、迪奥、滴滴等多家知名企业提供培训服务。(公众号:好奇心计划,ID: haoqixinjihua )



作者 | 丘佩凡
审稿 | 任佳敏
编辑 | 宗媛   


我是2019年初裸辞的。

那一年,没有疫情,我也没有孩子。

当时想法很简单:既然生涯规划是我感兴趣的事,何不Gap一段时间试试?如果不行,再找份工作也不难(当时的自信脸)。

没想到,这一上路,就走了近4年。

如今,看着床上熟睡着的2岁半女儿,刷着朋友圈寒气逼人的裁员消息.....心想,换做如今的我,还会做出当年的决定吗?


陈海贤老师曾劝说大家,不要把转变,当作逃避的手段。现如今,他也发现,所有的转变,都是从“逃跑”开始的。我们经常在逃跑后,才会慢慢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


过去4年,虽不算顺风顺水,但也在螺旋式上升。不管是我想要什么、擅长什么,还是接下来要怎么走,都逐渐有了答案。


《转变之书》提到,人的一生中要面临多次转变,每一次转变都会经历:结束、过渡和重生。这三个阶段,我都完整地经历过,此刻仍在转变中。




01
转变
都从逃跑开始的


裸辞前,我有幸在亚马逊工作了3年,做过几个从0到1的项目,亲历了国内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,见识了公司股票蹭蹭蹭得往上涨,见证了CEO姐夫成为世界首富,也体会了一个大平台带给员工的各种便利资源和巨大光环。


离职时,我开玩笑说,亚马逊真的是一所MBA大学,这里有优秀的伙伴和健全的培养体系。只是,大学也有毕业的一天吧。


2017年 / 由我主负责的亚马逊欧洲大会

在亚马逊的最后半年里,我感觉到自己没有在成长,也看不到手头工作的价值所在。每天的日记本中,都是“焦虑、迷茫、没动力”的字眼。


离开,去探索更多挑战和可能?还是留下来,继续享受平台的稳定和福利?


一天中午,我突然想起心理学课上学过的“空椅子”技术。拿2张空椅子,让自己轮流坐在两张椅子上,分别扮演2个角色,互相对话。


于是,我试着和10年后的自己进行对话。


我说:“记得当年去美国做交换时,那么有热情,对什么事都好奇,也很愿意尝试。可是,现在的我,热情似乎完全被磨灭了,好像对什么都提不起劲,真的很不喜欢现在的自己。”


10年后的我说:“我不希望看到你那么年轻,就这么压抑和痛苦,只要你能找回当初那股热情和冲劲儿,做什么都会变好的,我相信你。”



或许是十年后自己的那份“豁达”,帮我找回了做自己的勇气。从那一天开始,我决定要改变。


从亚马逊离职后,我去了一家跨境金融创业公司,收入涨了近50%。但我很快发现,这份工作并不适合自己,也不是未来的想要发展的方向。


那个春节假期,我决定和先生去趟尼泊尔。旅途中见到的每个人,似乎都能让我想到“工作到底意味着什么?”。尼泊尔之旅结束后,我内心的一个信念变得越来越强烈:


只有放弃你不想要的,才会获得真正想要的


于是,果断裸辞了。



02
结束
先让过去的身份死去

刚从外企离职时,我感觉自己像一个没穿衣服的“裸奔人”。习惯了大厂标签,习惯了自我介绍时,说出响亮的公司名。

当失去一切光环,我不禁怀疑:我是谁?我会做什么?

一开始我也只是想慢下来,探索更多人生可能,甚至没认真思考过,是否真的要转型。

但半年后,三个验孕棒齐刷刷地有两条杠,出现在我面前...我怀孕了?兴奋之后,又变得沉重。

那一刻,母性的本能,让我想要稳定下来。我想要确定感,想要“稳稳的幸福”。

“你真的要转型吗?”这句话反复在我耳边萦绕。

2019年 / 在美国学习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

我开始陷入沉思:

  • 跨境电商很有前景,你不离开会怎么样?
  • 之前的老板同事和行业伙伴,会怎么看现在的你?
  • 你有孩子后,现在做的事情能支持家庭开支吗?

还记得很多个深夜里,拉着我先生,把难以言表的痛苦、焦虑、迷茫、不安、担心,一遍遍向他哭诉。

但神奇的是,我的身体已经给出了答案。到了白天,我又兴致勃勃地开始写PPT,做咨询, 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。

怀孕这件事情,也促成了转变的起点。既然接下来一年半,都不会回职场,何不大步往前呢?说不定会创造出更多有意思的事情。


03
过渡
发起《寻找职燃人》栏目

2020年,我发起了《寻找职燃人》的系列深度访谈。一年下来,更新了18期。

最高峰时,有10个志愿者和我一起,采访那些职场中实现理想状态的人是怎么做的。

即使是在我孕晚期+生孩子的前3个月,这个比较艰难的时期,我依然动力满满,每周更新一期,也不觉得是压力。

这个尝试,让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发声,也吸引到了第一批志同道合的粉丝。

2019年 / 在广州做人生设计沙龙

这一年里,我还做了很多其他尝试:

  • 2020.04.20 ,小花生来到了这个世界上,是自己想都不敢想的女儿!
  • 2020.10.20 ,小花生满6个月当天,我租下了工作室,我也是个有工作室的人啦!
  • 2020.12.18 ,人生设计三期闭营会上,有学员说,她会一直支持我;还有学员说,等我有了1000个用户后,会飞过来和我庆祝。当时被大家感动到哽咽。
  • 2020.12.30 ,终于提交了广州好奇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注册,也标志着大刀阔斧的创业之路启航了。

这一年里,越来越多的正反馈,让我相信自己有能力,在新行业创造出成果。

慢慢地,我学会了与过去的自己告别,真的放手让她离开。


04
重生
从自由职业人到一名创业者

有一次,《寻找职燃人》准备采访一位从阿里出来多次创业的前辈。电话中,我非常兴奋地向他介绍了自己的项目,本以为会得到一如既往的认可和好奇。

没想到,他冷不丁地问了句:“你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?”

“因为这个事情很有意义啊。”我本能地回答。

他追问了一句:“有意义的事情太多了,每个人做的事情多多少少都在创造意义,为什么是这一件?”

我一时间哑口无言。

他的问题,让我第一次从创业者的视角,开始思考自己在做什么。

确实,从裸辞到开始创业,一路都是直觉引领着我,这是我不会抛弃的决策方式。但也忽略了每件事情背后的目标。

对于创业者而言,最重要、也是最稀缺的资源,就是创始人的精力。

当时做《寻找职燃人》,完全没想过如何和自己的咨询培训结合起来,也没有设计任何的转化链路。但这件事,至少占用了我一半精力。

2020年 / 刚出月子的我做了一期职燃人采访

我又陷入了新一轮的沉思:

  • 你希望做一个专家,还是一个平台?
  • 如果是平台,你的定位是什么?
  • 你计划怎么实现盈利?
  • 当前,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?

思考这些问题,让我既紧张又兴奋。

我开始试着审视自己的一些无意识行为,也开始考虑如何有策略、有重点地做出一些成果。

我很确定自己喜欢“创造”这件事。过去在职场上,我喜欢挑战从0到1的项目,比如从头搭建公司的电销项目、到一个新市场开荒等。

后来,我停掉了《寻找职燃人》。虽然它是我特别喜欢的栏目,也可以算是增长飞轮中,促进用户增长的内容产品。但那时的我,暂时没有能力和精力转起那个飞轮。

我逐渐学会了拒绝一些项目机会,开始把更多精力用于打磨我的第一个产品——《人生设计深度辅导营》。

2021年 / 为欧莱雅集团某部门做优势工作坊

同时,习惯单打独斗的我,也开始寻求外界合作。

我先后找了一个运营伙伴,做长期项目制合作;与2位导师一起交付课程;尝试与流量机构一起把课程做大。如今我长期合作的运营、编辑、导师有10个人,同时与盖洛普等2家咨询公司签约。在B端和C端客户上,都有了新突破。

不少人转型出来做生涯规划师,第二年又回到职场了,因为看不到希望。

很庆幸,自己愿意突破原有模式,愿意让自己在不舒适中成事。

当我看到,原本容易冲动、总是太灵活的自己,身上开始长出沉稳冷静、坚韧死磕的一面。我知道,新的自己重生了。

至此,转型于我,已不再是一个工作转变,而是一场人生修炼。


05
真相
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辞职转型

过去这4年,我一步步活出淋漓尽致,也在慢慢带领大家活出淋漓尽致。

但这一路的转型,也让我失去了很多。放弃了比创业要轻松一些的职业经理人道路,生孩子没享受到大厂福利。辞职后收入一直不太稳定,每天需要大量学习新领域的知识技能。

所以,在与上海学员小分队见面时,我一直在强调: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辞职转型,我们有很多方式去创造价值。

2022年 / 好奇心计划校友会上海小分队合影

转型,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,我希望大家看到一些真相:

真相一:入行早期,对自己的专业不自信

在最早的50个咨询案例中,每次开始前我都很紧张,担心自己做不好,无法满足来访者期待。每次都至少提前1个小时看咨询表格,琢磨个案概念化和咨询思路。

做完后,如果没得到直接认可,还会怀疑是否真正为客户解决了问题。甚至,还遇到专门开车去深圳做咨询,事后没付款的狗血事件。

真相二:把自己活成一家公司,听起来很牛逼,实际上苦不堪言

最大的压力,就是每天努力在各个工作角色中切换:

我是创业者,要思考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;是媒体人,要定期输出文字和短视频内容;是培训师,要和不同企业开会,了解诉求后,再做培训方案;

我是咨询师,会和职场个人、企业客户,探讨他们的职业困惑和优势;是产品人,会看专业书籍寻找课程迭代方向;是研究者,正在申请心理学硕士、写实证论文。

这6个角色所做的内容,单拎出其中任何一个,我都很喜欢。但是多角色彼此拥堵在一起,压力依然时时存在。


真相三:转型是一条需要慢慢渗透的长路,要低速档慢行、耐心推进

我接触过的很多来访者,包括我自己,都有个毛病,总希望有即时反馈和认可。

越是那些学校好、学习优秀的小伙伴,越有可能依赖“即时被认可”的喂养。

很多人努力背后的动力,就是被看见和认可。一旦没得到即时认可了,动力就消失了。

但进入新领域,需要长期学习和沉淀,短期内可能没有拿得出手的成果。谁能熬得住,谁才有机会留下来了。熬不动的人,可能很快选择了放弃。

如何在一个“没有明确标准”、“没有及时认可”的环境下,依然笃定前行呢?

这是每一个想“做自己”的人,要用毕生去修行的。

真相四:裸辞只是一种手段,不是目标

如果能回到4年前,我会怎么做?

首先,我不会把自己闷在内耗的小世界里。在2个辞职节点前,我会主动向公司内外的上级或前辈寻找帮助,还会请专业的生涯咨询师帮我梳理。

裸辞永远都只是一种手段和途径,而不是目标。真正的目标是通过探索,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在当前工作中,找到自己喜欢的那部分价值和意义,也是一种探索。

或许,再来一次,我还是会辞职,但不会选择在有情绪时做职业决定。我会找生涯咨询师或朋友帮我调节情绪,想办法多视角地看待问题。直到内心平静后,再做最终决定。


06
成人的世界
不看对错,只看得失

回顾这4年,如果有人问我:你后悔过吗?

我会说:我从来没后悔过,反而更加笃定。

成年人的世界,没有对与错,只有得与失。


我很感恩过去职业经历带给我的见识和历练,但我更喜欢现在这份工作,带给我的自由创造、真实表达和助人价值。

所以,如果你一直在纠结和摇摆,不要再问“我的选择对不对”。

问一下自己:这个选择,你会得到什么?又会失去什么?

自由与责任,是一体两面。

愿你有勇气追求你想要的,愿你有智慧承担选择的代价。




【掌舵计划】 第1期正式招募啦!

你或许问过自己:
不喜欢现在的工作,那自己适合做什么呢?
不裸辞,怎么让自己稳稳接近喜欢的状态?

如果你有类似困惑,推荐你参加古典老师发起的第1期【掌舵计划】。6周时间,带你看懂职业现状, 认清个人兴趣和优势,并制定出未来3年的职业发展计划。

有兴趣的同学,可扫描上方海报中的二维码了解详情
12月26日开班,名额只有200个。本期优惠价1080元,下期将恢复原价1280元。

 深度原创:

40岁后,我决定和家人一起换种活法

我的行业大裁员,这一天我“等”2年了

5年前初登生涯讲台,我也为“职业履历”犯过愁
古典:我是老板,喜欢跟着员工摸鱼

48岁,我卖掉经营17年的公司,14个月完成转型
摆脱“频繁换工作”的死循环,我用了10年
古典:3个建议,送给想成为生涯规划师的你
古典:如果你陷入了职业迷茫,就来看看这 4 本书

👇戳「阅读原文」 获取免费职业咨询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